Collect from 網頁模板
Modified by 追夢人物的博客

國民樂派(Nationalism)

十九世紀末,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波希米亞等地皆出現了具有獨特國家民族風味的作曲家。當德、奧、法等有悠久歷史的國家開始醞釀新的創作風潮時,上述地區的音樂家還是維持著傳統的創作路線,很保守的遵循著調性和聲系統之準則規範,這些作曲家皆以本國的民謠為創作素材,對自己民族的民謠進行蒐集與採譜的工作。這些作曲家以民族固有音樂語法或題材,創作出具有民族風格感覺的音樂即可稱為民族主義音樂。而這群在斯拉夫民族間、東歐、北歐等國家以民族主義音樂為創作目標的作曲家即通稱為國民樂派作曲家。重要代表人物如俄國的葛令卡(Glinka, M. I.)與「俄國五人組」;捷克的史麥塔那(Smetana, B.)、德弗札克(Dvorák, A.)、楊納捷克(Janácek, L.);挪威的葛利格(Grieg, E.)以及芬蘭的西貝流士(Sibelius, J.)等。在俄國葛令卡(Glinka, M. I.)首開先例運用俄羅斯民謠寫了一部歌劇《沙皇的一生》與後繼的「俄國五人組」奠定了俄國國民樂派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史麥塔那、德弗札克與楊納捷克不僅採用民謠旋律,也使用民謠的節奏與和聲,如史麥塔那的交響詩《我的祖國》即是著名例子。(荀伯格,1991;目黑惇,1966/1999;陳希如,民91;楊沛仁,民90)。


發表評論

評論列表,共 0 則評論

    暫無評論